瑞附考备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容光焕发 > 正文

容光焕发

广东医药学院中山校区

seller2023-05-11容光焕发1
本文目录一览:1、广东药科大学地址?2、

本文目录一览:

广东药科大学地址?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园: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广州赤岗校园: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海大道283号;广州宝岗校园: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光汉直街40号;中山校区: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镇长命水大道9号;云浮校区: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大播村。

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1958年创建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

优势学科:

临床医学学科2017年率先跨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持续至今,化学、药理与毒理学于2020年、农业科学于2021年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21位;中西医结合学科在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第4。

以上内容参考:广东药科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广东药科大学是重点大学吗

广东药科大学不是重点大学,是普通二本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命名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改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

现有广州(大学城、赤岗、宝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设有19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

广东药科大学学科建设

建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以药学、中西医结合为龙头的大药学、大健康学科群优势明显。

拥有药学、中西医结合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居并列第21位;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学科总排名居全国高校第215位;中西医结合在2018、2019软科排名中蝉联全国第三,2021年排名居全国第4。

以上内容参考:广东药科大学-学校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是211 985吗

不是 广东药科大学既不是211,也不是985。该校创办于1958年,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也是华南地

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此外,也是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整合药学联

盟牵头单位,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

广东药科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

高等学府。学校是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整合药学联盟牵头单位,是中俄医科大学联

盟成员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药科大

学。在规模上,学校有广州(大学城、赤岗、宝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

亩,校本部位于广州大学城,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2万余人。

广东药科大学是985还是211?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广东药科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简称“广药大”(GDP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学校是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整合药学联盟牵头单位,是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

广东药科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

211工程介绍:

211工程(Project 211或者211 Project)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3年8月25日,“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了《“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

2016年06月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211学校名单:

军事系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

西南地区: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西北地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

华中地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

东北地区: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北地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太原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华东地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福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

985工程介绍:

985工程(Project 985),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即:九校联盟),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批建设的“985工程”高校总计39所。

2016年06月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985学校名单:

全国985大学共有39所,其中一期名单共有34所大学,二期名单共有5所大学。

第一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第二期: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二本大学

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410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682.26KB 2016年10月自考00604英美文学选读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47.76KB

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广东药科大学是几本院校?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广东药科大学(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简称“广药”(GDP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属高等院校,中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华南地区最早开办现代药学教育的高等学府,广东三家药学法定CMA计量认证单位之一,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整合药学联盟牵头单位。学校现已发展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药科学府。

学校始于1958年创建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10月9日,学校下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中医学院、医药商贸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护理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医药化工学院、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临床药学院(整合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部)、创新创业学院、体育部、研究生学院等21个教学单位,开办47个本科专业。

根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广东药科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建设项目8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0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计11门;拥有国家级、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8个,国家大学生教育基地子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个。在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选中,学校陈思东、王益玲、李东月、陈瑶、黄合婷等教师合作完成的《应用型医药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项目获一等奖。截至2021年2月,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

优势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学、临床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生物制药、生物技术、中药制药、卫生检验与检疫、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

广东省特色专业: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生物技术、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建设项目:生物技术、预防医学、中药学、药学、工商管理、应用化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生物制药

国家级大学生教育基地子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子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制药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院技能培训中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药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学概论、流行病学、卫生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剂学

师资概况

截止2021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82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2人,具有研究生学位人员占比89.9%(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4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49.3%,共有博士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其中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特支计划”系列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等163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5个。

以药学、中西医结合为龙头的大药学、大健康学科群优势明显。临床医学学科2017年率先跨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药理与毒理学学科2020年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21位;中西医结合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2018、2019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3、前5%。  

科研平台与课题

截至2020年10月9日,学校建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1个。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广东药科大学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广东省重点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高校联合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此外还设有中医药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广东药科大学共承担科研课题共50余项,其中国家级基金课题5项,省级课题20余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的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重点实验室共获得国家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联合项目和广州市科技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5项。